中国史

一部二十世纪中国史,也是一部民族奋斗史 | 金冲及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

从他的个人经历看,还真是一名非常适合这一题目的作者。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。上世纪50年代初,他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,就开始讲授近代史,长达12年之久。其间,他和老友胡绳武教授合写了《论清末的立宪运动》,还合作研究辛亥革命。四卷本《

民族 中国史 乔冠华 金冲及 胡绳 2025-11-15 06:12  2

中国史/春秋53 :宋襄公临终抉择为何影响春秋格局?

公元前637年五月,生命垂危的宋襄公做出了人生中最富远见的决定:以隆重的礼节接待流亡的晋国公子重耳,并赠予其二十乘车、八十匹马的厚礼。这一举动在当时看来颇为冒险——重耳此时已流亡十余年,途经多国皆受冷遇,其政治前景并不明朗。然而宋襄公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,洞察到

中国史 宋襄公 宋国 齐孝公 宋成公 2025-10-28 20:37  3

何谓中国史之中的“南”?

在徐光启、李之藻等的关照下于天启元年(1621年)从澳门上京的葡萄牙人里,有人在炮击演习中因走火事故而身亡。他们的教诲师、耶稣会士龙华民(Nicolò Longobardi)拜托友人何乔远(1557—1631年)撰写墓碑内容[《镜山全集》卷六六《钦恤忠顺西洋报

建阳 中国史 叶向高 余象斗 何乔远 2025-10-23 17:31  1

专访 | 学者施展:在行走中重读历史

施展永远记得在新疆喀什的一次旅行。他站在一处古遗址的城墙上,望着眼前帕米尔高原延伸出去的三座大山,在他面前缓缓展开的震撼图景。他说,即便是普通游客,面对那样壮阔的美景依然会赞叹不已,但是作为历史研究学者,在了解了更多历史背景后,在那一刻,他感悟到了与几千年前历

历史 学者 河西走廊 中国历史 中国史 2025-10-17 06:30  4

高中历史复习:国际视角联动法,打通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脉络

高中历史复习中,很多同学习惯将中国史与世界史“分开记忆”,导致知识体系割裂——学鸦片战争时只关注中国的战败与条约,却忽略其与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层关联;讲新航路开辟时仅记住航线与殖民扩张,却未联系同期中国明朝的对外政策。然而,人类历史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,任何重大

视角 中国史 世界史 高中历史 英国工业革命 2025-10-10 17:50  2

纪念柯文先生|柯文谈他的中国史研究之旅 | 2509-076(总第3207期)

柯文,1934年出生,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,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,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。研究兴趣包括清史、中国思想史、中西关系史、历史编纂学、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。代表作有《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:王韬与晚

研究 中国史 费正清 柯文 历史三调 2025-09-19 20:39  10

走过两遍的路:纪念历史学家柯文

“中国中心观”1970年前后出现,我认为该取向着力克服了前人西方中心的偏见。史华慈、鲁道夫夫妇,以及越来越多学人质疑“传统”与“现代性”之间所谓壁垒分明、互不兼容的体系,这对西方理解中国近世史有重大意义。学界继承的19世纪立论结构——中国野蛮,西方文明;中国无

中国史 越战 历史研究 柯文 孔飞力 2025-09-19 08:40  7

纪念柯文先生丨柯文谈他的中国史研究之旅

柯文,1934年出生,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,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,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。研究兴趣包括清史、中国思想史、中西关系史、历史编纂学、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。代表作有《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:王韬与晚

研究 中国史 费正清 柯文 历史三调 2025-09-18 00:01  6

熬夜也要读完!这套中国史让枯燥历史变“追剧”体验

当历史书开始"抢遥控器"深夜的书房里,台灯在书页上投下暖黄光晕。你原本打算翻两页就睡,手指却不自觉地又揭开了下一页——这种"再读一章"的魔性体验,通常只会发生在追剧时,如今竟被一套历史书实现了。《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》用小说般的叙事节奏重构历史,开篇就用"秦始皇

历史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史 因果链 光荣革命 2025-09-06 21:50  7